抱着一棵柚子树参加首届农博会
第二十二届农博会将开幕,首届参会人员回忆21年前的趣事
1999年,湖南首届农博会,站在展台前的周文。图/受访者提供
潇湘晨报记者 易思含 长沙报道
10月30日,第二十二届中国中部(湖南)农博会将拉开帷幕。1999年至今,农博会走过了21年,不少人期待农博会未来的模样会是怎样的,但也有不少人回望农博会走过的路。
参加过首届农博会的工作人员回忆,当年搭起大棚就算一个展区了,很多农民穿着解放鞋一早来排队,还有展商搬来柚子树展示。
一群穿着解放鞋的人早上排队
“湖南省首届名优特新农副产品博览会”是1999年第一届农博会的全称,由长沙市政府主办,邀请湖南各个市州参加。
“现在走进农博会的人穿耐克、阿迪的更多了。1999年,那时候,走进农业机械展厅的人,主要是穿着解放鞋。”时任长沙市农业机械管理局管理科科长的彭浩平,是当年农博会农业机械展厅的工作人员之一。
当时场地很简陋,就几个工作人员。搭建一个大棚,就算一个展区。每次进到大棚,彭浩平就感觉神清气爽。“虽然简陋,但足以让机械不用被晒,不用被雨淋。”他和同事将一辆辆机械整齐地排列在各自展位上,然后看着一个个穿着解放鞋的人走向这群机械。他形容,当时的收割机、插秧机、碾米机……对于农民来说,美好得如同童话。
很多农民一大早就来到了现场。农博会一角,参展商正在介绍着产品,一张张宣传单被攒在展区内一双双手上。可能才早上8点多,那些50多岁、穿着解放鞋的人们已经守在那里了。
用农民的话来说,“这机械给咱们生活带来的变化,实实在在的,咱能感受到,是我们最关心的。”
那时候没有多少展会的平台,借助农博会这个平台,能听到不少农民的心声,所以他们都很在乎它。
彭浩平说,当时农博会除了对于农业机械专门设立了一个展区,还设立了专门的奖项,让不少生产厂家踊跃参与农博会,在现场,厂家告诉农民这些机械具体怎么用,能代替多少劳动力,能帮他们提高多少生产效率。
当时农博会规划为期五天,后来又多加了两天,因为很多外地来的参展商没有展位,所以加设了展位和时间,充分做好宣传和展览,让更多接地气的展品,在农博会上得到关注。
村里的蘑菇和干货打开销路
“当年各个参展商都特别重视,卖柚子的展商直接搬来了一棵柚子树参展,就为了突出自家产品是直接来自土地里的健康原材料。如果不是农博会,很多农产品怎么有机会送进更多人的家里啊。”时任长沙市农机推广站科室主任的周文,回忆首届农博会的情景仍记忆犹新。
11月举办的农博会,从8月开始进行筹备。周文回忆,夏季的长沙阳光依然火辣,红星农贸大市场里的工作人员都在忙碌着,第一次举办,所有人都没有经验,每件小事都需要反复仔细核对。
那一年,周文刚参加工作不久。“那时候就是个20多岁的年轻小伙。”当时农博会场地是在红星农贸大市场,以两侧的门面房为基础,中间的空地上搭起大棚。周文感触最深的是,在这个平台上,很多农家的特产被更多人关注,让特产销售不再成为难题,短短几天时间内销售颇丰的农产品,让很多农户找到希望。
很多蘑菇和干货,在农村当地销售,至少要拉到十几里外的镇上,才会有生意。让农户感到发愁的农副产品,在农博会上打开销路。“原来跑十几里路才挣到的钱,现在在这个平台上,一会儿就被买走了,农博会人来人往,参展商门口也有了人气,这让不少农户感到开心。”
周文说,农博会这个平台给予很多人就业的前景,对农户的增收作用显而易见。很多参展商在农博会结束后,就选择留下来了,在长沙发展,在长沙租门面来销售当地特产。
农博会场地变了机遇多了
现在的农博会改为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举办,依旧给参展商带去机遇,只是受众不再仅仅停留在湖南。
走进农博会,参展商里随处可见国际面孔,展品混合着农副产品和国际产品,农博会门口的介绍也从“湖南省首届名优特新农副产品博览会”更名为“中国中部(湖南)农业博览会”。
2019年的农博会,除湖南外,河南、山西、湖北、安徽、江西等中部省份积极参展,黑龙江、四川、广东、贵州、云南等兄弟省份以及台湾、香港组团参展,还邀请了保加利亚、乌拉圭、乌干达等18个国家、23个代表团参展,采购商达3000余家。
“第一届农博会,展品的包装,还是没有太多仪式感,塑料袋一扎,就呈现在顾客手上,现在农博会从宣传力度到仪式感,都比曾经要加大和浓厚了许多。过去主要以农副产品为主,现在随着农业的发展,科技性的展品逐渐走进农博会。”
回望1999年,周文说,变化太多,但都是好的发展,不变的,是“永不落幕的农博会”。湖南农业精细化、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,一样呈现在这21年的时间里。
【来源:潇湘晨报】